日常安排

报道布展:2024年6月25-26日  

展会开幕:2024年6月27日上午9:00时

展会交易:2024年6月27-29日  

展会撤展:2024年6月29日下午15:00时

展会新闻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业界新闻
一带一路:加速推动中国建造"走出去"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8-11-08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外反响热烈,讨论也在不断深入。今年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下简称"峰会")进一步扩大了"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介绍到,峰会期间,签署的各类合作协议近150份,特别是28个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同中方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掀起了又一波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潮。此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通气会透露,截至9月6日,我国已与非洲37国以及非洲联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

值得关注的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内不少品牌企业积极响应、走出国门,主动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中。《中国建设报》梳理发现,较早"走出去"的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涉及基建、能源、海洋、投资、贸易等多个行业。近年来,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市场。

国企:"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主力军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日前在署名文章中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促进世界共同繁荣进步而提出的倡议,它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推动对外合作的战略平台。国有企业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市场载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使命。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有企业在非洲建设了一批重大工程,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情谊,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赢得了高度赞誉。在峰会期间,中非企业又签下多笔合作大单。

9月2日,在埃及总统塞西的见证下,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分别和埃及投资与国际合作部签署35亿美元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二期项目总承包合同,与埃及东部油气公司签订了61亿美元的埃及苏伊士炼油及石化厂项目总承包商务合同。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二期项目毗邻在建的中央商务区一期项目,由20多栋商住及配套综合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埃及苏伊士800万吨炼油及石化厂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埃及炼油及石化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创汇能力。

同一天,在苏丹共和国总统巴希尔见证下,中铁十六局集团与苏丹国家铁路公司签署总长2407公里的苏丹港经尼亚拉至阿德里铁路项目框架协议。该项目是苏丹至乍得铁路项目的核心部分。苏丹港至乍得铁路横跨苏丹、乍得两国,全长3428公里,东起苏丹港、西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被誉为"贯穿非洲大陆经济的光荣铁路工程"及"非洲大陆最重要的战略规划项目之一"。

9月4日,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与吉布提共和国总统伊斯马尔·奥马尔·盖莱共同见证双方签署《吉布提老港改造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该集团将继续采取"前港-中区-后城"的模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中铁国际集团与科特迪瓦交通部签署了阿比让FHB国际机场扩建项目的框架协议。据悉,阿比让FHB国际机场是科特迪瓦惟一的国际机场。

随着合作的深入,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断肩负起新的担当。肖亚庆在文章中指出,要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造国际品牌、优化全球布局。着力抓好现有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新平台。着力抓好能源资源合作,积极推进沿线国家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促进形成共享共赢、互惠互利的新型合作关系。

民企:"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力量

除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民营企业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多亿美元,占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总额的43%。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整个非洲大陆的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90%是民营企业。

近日,远大住工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住工")、密思码科技有限公司、国际金融公司就非洲卢旺达肯英雅保障房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该项目位于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是卢旺达体量最大的房建项目,建筑面积为200万平方米,分4期建设,包括保障房、公寓住宅、别墅、商业中心、酒店、学校等。

据世界银行报告,到2025年,非洲将新增1.87亿城镇人口,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众多的民生工程。装配式建筑在非洲拥有广阔的前景。远大住工总裁蒋洁表示,远大住工是国内装配式建筑领域的龙头企业。希望以卢旺达合作项目为契机,与非洲国家在技术转移、产能合作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展开务实合作,在海外投资、基础建设、设备出口、民生等工程中,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可借鉴模式。

对于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王永庆分析认为,一是有需求。民营企业天生是民生经济,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各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二是有市场。民营企业实力强大了就需要更大的市场,需要通过开放合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参与全球价值链,在不断交流融合中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三是有企业家的推动。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之一,是市场上稀缺的资源。民营企业对市场环境最敏感,能够充分发挥极强的创新意愿和能力。

国企民企"抱团出海"或成趋势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注意到,相较于国内稳定的环境,海外市场的开拓面临着诸多挑战。

2011年中国建筑1万多名员工撤出利比亚,虽然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的中国海外务工人员撤离奇迹,但企业在当地的经营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通三建")的海外事业起步比较早。据该公司总裁薛斌介绍,南通三建先后经历了2011年利比亚撤侨、2015年也门撤侨。

对此,王永庆分析认为,除了一些国家政治局势动荡外,经济基础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面对的问题。此外,企业自身也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缺乏、信息不对称的短板。"因此,民营企业要苦练内功,提高竞争力和海外投资决策的专业性。同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抱团出海'形成'走出去'的合力。"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要为目的国做贡献,并与当地企业合作通过公益事业为当地人民服务。这样企业"走出去"才能走得深、走得远、走得长。此外,他强调,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优势。这种合作推动了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在"抱团出海"后也将支撑"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转自中国建设报)